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官网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波署名文章

2025-05-15 04:12

5月9日,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在其官网刊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波署名文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作为》。全文如下: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又一次走到了何去何从的关键当口。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深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2013年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也凝聚了各国人民期盼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2024年,中国继续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线,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作出中国贡献,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信心和动力,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宝贵稳定性。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实践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2024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融合共进,取得重要成果。

2024年6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方向,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立足于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客观现实,树立了平等和共生的新典范;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开辟了和平和进步的新境界;着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丰富了发展和安全的新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的生动实践进一步拓展。中国同马尔代夫、塞尔维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塞内加尔、尼日利亚、津巴布韦、刚果(布)、巴西新建双边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还提出要把中阿关系建设成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标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样板、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典范、探索全球治理正确路径的表率,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习近平主席就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提出新愿景,指出要建设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的共同家园。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减贫与发展等领域加强合作,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命运共同体。中拉关系提质升级,特别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秘鲁钱凯港开港,助力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二、“两大主张”引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前进方向

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大挑战,2023年中国旗帜鲜明提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两大主张。倡导多极化进程应总体稳定并具有建设性,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阵营对抗和意识形态划线。倡导经济全球化应有利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2024年,中国多次在双多边场合深入阐释“两大主张”的理论内涵和重要意义,凝聚全球发展共识,推动“两大主张”国际社会认同度持续提升。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时任德国总理朔尔茨时指出,多极化本质上应该是不同文明、不同制度、不同道路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目的就是要实现增长机遇的普惠,推动发展道路的包容,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地球村”里的国家共谋发展繁荣,让共赢的理念成为共识。

“两大主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俄罗斯、塞尔维亚、南非、哈萨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同中国将“两大主张”写入双边联合声明等政府文件中,非洲作为一个整体接受和认可“两大主张”。“两大主张”还被纳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等多边会议成果中。这充分说明“两大主张”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指导性,回应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愿望,将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事业提供更多有利条件,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三大全球倡议”推动全球治理变革

2024年,中国进一步推动“三大全球倡议”走深走实,得到各方积极响应,有力推动国际社会共谋发展、共筑安全、共兴文明。

发展领域,目前已有82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中国继续通过为促进全球发展倡议设立的全球发展项目库和资金库、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发挥积极作用,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同非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多方签署合作文件。举行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第二届高级别会议,推动各方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再承诺、再出发。“中国-非洲-联合国”三方合作示范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

安全领域,中方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建设性参与解决热点问题。和巴西联合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六点共识”,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共同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推动安理会通过首份加沙停火协议,促成巴勒斯坦各派别举行和解对话并签署《北京宣言》。发布《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展现中国统筹发展安全、完善数字治理的坚定决心。

文明领域,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旅游年、中国—坦桑尼亚旅游文化年,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动,为人民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中方还推动第78届联大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提出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设立“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阿拉伯中心”、牵头成立“全球南方”智库合作联盟、成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等。

四、推动全球南方合作谱写新篇章

2024年,全球南方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稳步提升,为世界和平和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国作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提出诸多新理念新行动,有力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

明确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重要目标。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为推动人类进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主席还提出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倡导全球南方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为推动人类进步作出全球南方贡献,发出了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时代强音。

推动“大金砖合作”良好开局。2023年金砖国家实现历史性扩员,2024年“大金砖合作”开局起步,更多金砖伙伴国加入“金砖大家庭”。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和平金砖”、“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公正金砖”、“人文金砖”,要把金砖打造成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主要渠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先锋力量。中国将携手金砖各国,开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大金砖合作”引领全球南方大团结。

推出壮大全球南方的中国行动。中国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南方现代化带来广阔机遇。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平等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全力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助推全球南方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2024年,中方提出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项举措,中非携手推进公正合理、开放共赢、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态友好、和平安全的现代化和十大伙伴行动,支持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八项务实举措,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等。中方还推动联合国大会通过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联合南方国家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新的气候资金集体量化目标,为全球南方实现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安全失序、发展失衡、治理失效日益突出,热点冲突、大国对抗、地缘矛盾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中国将继续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正义力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进步力量、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建设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更大共识,与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筑美好未来。